背景:              字号:   默认

195.上策下策(1/1)

嘉语泼了酒, 倒又冷静了些,李家九夫人来找始平王妃她是知道的, 不想却是郑忱在背后捣鬼。

而李十二郎……

“李家……”嘉语说了这两个字, 猛地灵光一闪, 脱口道,“李夫人她——”

“再过四十七天,就是周年祭了。”郑忱淡淡地说,口气平淡得不像是缅怀, 这个日子, 这句话在他心里埋了太久,每日每夜,每时每刻,然而环顾左右, 冠盖京华, 竟不知道能说给谁听。

嘉语吃了一惊, 回想起宝光寺里惊艳一瞥,那个缈白的影子在灯火里,在壁画里,她说后有猛虎,下有毒龙, 被困在悬崖之上的旅人, 却只心心念念舌尖的最后一滴蜜——人所能奢求的, 不过这一点甜。

她死了——谁杀了她?以嘉语如今的耳目之灵便, 竟从未听人提起, 是讳莫如深,还是别有蹊跷?

嘉语深吸了一口气,做出第一个推断,试探着问:“是李家?”李夫人虽然被郑家接了回去,终究是李家妇,她与郑忱夹缠不清,郑李两家也不知道知道多少,要说李家因此嫌她坏了名声,也是说得过去的。

终究她没有再嫁。

如果是李家下的手,那么去年秋末,李家兄妹所受的伏击——难道不是咸阳王?嘉语看住郑忱,郑忱像是猜到了她心中所想,先是摇头,说:“不是。”停一停又道:“是我干的。”

嘉语脑袋里“轰”了一声——去年秋李家兄妹躲进她的庄子,是周乐和昭熙救了他们。也就是说,这件事有昭熙插手——昭熙也相信背后指使伏击李家兄妹的是咸阳王吗,还是知道真相?

这话却不好问郑忱,想了想,先说道:“侍中节哀。”

郑忱敛手回礼,以未亡人的礼节。

嘉语叹了口气。

从郑忱眼下的反应来看,对李家的报复恐怕不止于伏击。

只怕李十二郎今春在朝堂上的平步青云和他也脱不了干系——要爬得高,摔下来才格外惨痛。

已经死了一个八娘……嘉语心有戚戚地想,给李夫人陪葬的人可不会少。然而……她有什么资格劝说他罢手?从来,“原谅”这两个字最是不可劝,他放不下就放不下,凭什么原谅?凭什么让受害者原谅?

想是李夫人当初在李家吃了不少苦头。

她脑子有点乱,想了许久,方才绕回去问:“李家……会怎样?”

郑忱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往嘉语面前推过去。是一份奏折。

嘉语匆匆只扫了一眼,脸色已经变了:“怀朔镇叛乱?”贼首的名字反复看了几回,并不是周乐,大约是资历不够。或者是这一次,他没有跟着反?她也不知道,无论如何,这总算是一件好事。

但是郑忱拿战报给她看,是什么意思?嘉语闭目想了片刻:“郑侍中想逼李家出兵平叛?”

果然华阳公主是能看懂的,不愧是始平王的女儿,郑忱想道,口中回应说:“是李司空,十年前李司空上过六镇的条陈,三十年前李司空曾随高祖远征柔然,边镇的事,他最清楚不过……”

嘉语:……

“李司空都年过七十了!”

“太后已经允了。”郑忱说。

嘉语:……

这还有天理吗?等等!嘉语猛地想起一事,匆匆又低头,视线逡巡良久,脱口道:“咸阳王呢?”

咸阳王虽然客居南朝十年,但是在那之前,就已经有善战的美名,怎么太后会放着身在前线的咸阳王不用,反起用八竿子打不着边的李司空?

像是猜到嘉语迟早会问到这个,郑忱袖子又滚出一份奏折:“还没有确定,不过多半,咸阳王应该是殉国了。”

“王妃呢?”嘉语匆匆又扫一遍,没有找到。

“下落不明。”郑忱吐出这四个字,华阳公主和她这位表姐的恩怨不说全城尽知,至少高门之间不是秘密了,他连“节哀”都懒得说。

嘉语怔了片刻,脱口道:“她、她才没这么容易死。”

郑忱不说话。

该来的到底还是来了,六镇之乱如期爆发——尽管这一世朔州刺史由于烈换成了咸阳王。但是贺兰袖,嘉语冷冷地想,她怎么会死,她哪里这么容易死……只是宫姨娘面前又须得备好话。

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嘉语道:“李司空多年没有上过战场,突然间劳师出征,难道太后就不顾虑三军将士?”

郑忱幽幽笑了一下。他知道她的这句话其实不是质问太后,而是问他:这么多人的生死,甚至是国之根基,在他一念之间。但是,那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元家的江山,自有他元家人来收拾。

然而到底,他也不忍她太失望,于是斟酌片刻,说道:“公主要知道,权力的厮杀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李司空这些年得罪的人不在少数,只要有人提个话头,就有无数人扑上去撕咬……”

嘉语给自己斟了一杯酒,饮尽了,起身出门,她走到门口的时候听见郑忱在背后说:“多谢公主没让我收手……”

嘉语苦笑,她倒是想,他肯么?

出了门是花廊,繁复精美的雕纹,走出去老远都是阴阴的,远远看见的鸟语花香,繁华如一场梦。这里头有多少人会知道自己的命运,有多少人知道过不了多久就是家破人亡。盛世已经走到了尽头。

逼李司空出征,郑忱用的几乎是阳谋:你不是熟悉地理人情么,你不是对当地形势判断精准吗,这为国尽忠的机会,你不去,谁去?

皇帝应该是会反对的。穆家也是将门,虽然软玉温香里酥了筋骨,但是皇帝想用,也是用得上的。问题在于,越是皇帝想用,就越是太后想要打压的,挤兑到这一步,李司空这仗,是打定了。

战事一起,就再没有什么是可控的了——萧阮还在京城呢。

“三娘这是去了哪里?”猛地背后一声问候,嘉语冷不丁打了个寒战,回头来,却是嘉颖,纤手拈花,站在阳光里,正笑吟吟看住她。

“走得累了,找了个地儿歇了歇脚。”嘉语说。

嘉颖眼眸一转,笑道:“我当妹妹看美人去了呢。”

“美人?”嘉语奇道,“又哪里来的美人?”

“说是郑娘子的小妹妹,才不过……”嘉颖比划了一下,“这么高,却是好看得紧。”

嘉语回家找到昭熙,劈头就问:“去年李家兄妹西山遇袭,是郑侍中所为?”

昭熙吃了一惊,奇道:“三娘从哪里听来?”

没有否认?看来是知情。

嘉语这就不明白了,如果是知道李家与郑忱的恩怨,以郑忱如今如日中天的权势,父亲和哥哥怎么会同意她与李家的婚事?当然她不会直言是郑忱自个儿承认的,只道:“哥哥先回答我是还不是。”

昭熙想一想道:“是。”又解释说:“都已经过去了。”

这件事太后动了肝火,好容易才抚平李家,为此还牺牲了一个咸阳王,郑忱纵然得宠,至少明面上不会许他再下手。

再说了,天大的仇怨,李家已经赔了一个李八娘,他还想怎样?太后护得了他一次、两次,可未必就次次都能护住他。

李家也不是吃素的。

昭熙又问:“三娘到底哪里听来这些?”

昭熙问第二次,嘉语也就不打马虎眼了,含混说道:“我在宝光寺里给阿询祈福时候,遇见过一位李夫人,原是郑家女儿。”

昭熙“哦”了一声,也没有继续再盘问:既然有郑家女儿嫁到李家,听到什么风声也在情理之中了——李家知情了更好。却听嘉语又道:“那哥哥知不知道,朔州叛乱,有人奏请李司空挂帅出征?”

昭熙神色里这才动了一下,她这个妹子,倒是很能看到关键。他原不想和她说这些,免得她担忧,但是既然她知道了,再瞒也就没有必要,昭熙端正了姿态,让连翘送水进来,打算好好与他妹子分说。

“这件事我知道的,”他说,“李家自有应对,三娘也不必太担忧。”——如果不是事关重大,他倒是想嘲笑一番他这个妹子,人没过去,心先过去了。不过也好,总比再惦记着宋王要好。

嘉语眉间愁色不减:“那依哥哥看,李司空挂帅,胜算几何?”昭熙是自幼随父亲征战,战场是的事问他,自然比问别人来得靠谱。

昭熙摇头道:“胜算不大。”

打仗这种事,除非以狮博兔,否则拼的就是人品,啊不对,拼的就是谁犯的错更少。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判断上的,决策上的,执行上的,甚至运气上的,区别只在错多错少,致不致命。

一旦致命,就是狮子博兔,都可能倒栽了阴沟,比如淝水、官渡,更何况眼下朔州形势还大不明朗。

要声势小,尚有回旋余地,要是成了气候……李司空这一离京,李家中生代断层,年轻一辈如李十二郎资历都浅,又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军事上插不进嘴,到时候郑忱要搞鬼,仗就没法打了。

毕竟不如始平王,有王妃坐镇在京,不怕背后插刀,李司空此去,任何一个点上出了纰漏,都可能导致全线溃败。

料想嘉语想不到这些,又解释道:“六镇历来是养兵之地,虽然这些年衰落,不如从前,也不是禁军可比。一旦乱起,怕胡儿举兵响应,就不可收拾了。”

嘉语沉默了一会儿,她倒不至于天真到质问“为什么哥哥不阻拦”,或者“为什么朝中衮衮诸公,竟无一人看到此中弊端,上书劝谏”,那定然是有的,也许是不多,或者是多也没有用。

拦不住太后点将出兵的决心。这其中,可能有皇帝的因素,可能有郑忱的推波助澜,也有可能有朝中诸人的明哲保身,或者落井下石,人皆有私心私情,这天底下,就没什么天生的忠臣孝子。

嘉语问:“李家怎么应对?”

昭熙笑道:“李家老爷子是成精的老狐狸,自有办法。”

嘉语扬一扬眉,不肯罢休。昭熙知她是倔劲上来了,要问个明白,想着以自家的位置,这些事,她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就算是李家树倒猢狲散了,自己和父亲也保得住她,原无须多虑如此。

只是他这两年和她接触得多,也知道她这个多思多虑的毛病——也不知道怎么落下的,她要问,他也不得不打迭起心思来回答:“话说在前头,你阿兄我也不是李司空,只是个推断,不能当真。”

嘉语应了。

昭熙方才说道:“上策自然是打胜仗。”只要打赢了,什么都好说,燕朝自来军功重,此番平叛归来,李家还能上个台阶。

“中策呢?”

“没有中策。”他这妹子多半是听多了戏文,以为凡事都有上中下三策,可惜这档子事,就两条路,要不上天,要不下地。昭熙道,“要是输了,自难免损兵折将,李司空应该会……殉国。”

殉国是好听的说法,说得更明白一点是自裁,免得贻祸家族。

嘉语先怔了一下,乍听确实不可思议,细想却再妙不过一角棋,人死了,难道还能追究责任?有的人会,当今太后不会。

太后是个极念旧情的人。

何况从前,一直到周乐当政,嘉语都记得,李家都没有完——李家娘子还能抢了崔娘子的夫婿呢。

嘉语也不知道该不该放下心来。朔州既然已经乱了,周围云州、代州很快也会响应,虎兕出柙,锐何以当?这是一场绵延数年的叛乱,被卷入的军民超过百万,南朝也因此得以窥伺神器。

从前是她父亲出面收拾,但是父亲死后,降兵再叛,乱事又起,那是周乐的天下了——最后他得了这些人马。

从这时候开始,朝廷军一败再败,多少将士说到底不过是朝争的炮灰。嘉语几乎是戚戚地想,大军出发之日,天子送行,百官整肃,谁知道有去无回。而朝中又多少翻云覆雨手,并不在乎这些生死。

一定要他们都落到这一步,他们、他们的妻儿子女都落到这一步,生死如蝼蚁,如鱼肉,才会知道其中痛楚。

比如从前的她,再比如从前嘉言。

昭熙眼睁睁看着妹子眉目里渐渐渗出哀色,他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难过。如果只是李家……李家老爷子不说,李家应该是无恙的。或者是叛乱?娇滴滴的小娘子哪里看过战场上尸山血海,她这个妹子,倒不像有的人,听到打仗就以为能马上觅封侯,却不想一将功成万骨枯。

因问:“三娘在想什么呢?”

嘉语道:“想……前朝临海公主。”

前朝末世,洛阳大乱,临海公主为人所掳,辗转变卖为奴——想公主且如此,而况余人。

昭熙也有片刻的沉默,应道:“不至于此。”

嘉语却问:“父亲几时回来?”

昭熙道:“那要看太后和圣人的意思了。”朝中是缺宿将,但是宿将也是一仗一仗磨出来的,眼下形势尚不明朗,朝中绝不会急吼吼把父亲召回来,就算日后压不住了,也还要看太后与皇帝博弈。

至少皇帝肯定是想用穆家的人。

听见嘉语叹息,昭熙心口又有些疼,忙又补充道:“其实也不必太担心,如愿在武川镇,他一向能得人心。”

嘉语闻言道:“但愿如此。”也还是无精打采。

又过得几日,李家也摆宴。李家是嘉语的夫家,她如今还没有过门,原不便去。但是九娘给她的请帖是单独下的,言辞颇为恳切,王妃看过之后,与嘉语说:“但去无妨。”嘉语也就去了。

小娘子的聚会,无非游园,赏花,宴饮,附庸风雅的品评诗画,将门多投壶,或也有弹琴,起舞,论香,说衣着穿戴。嘉语不擅此道,能躲就躲,李九娘却特来见她,代母亲与妹妹与她致歉。

“我阿娘耳根子软,听风就是雨。”九娘很难为情,原本做儿女的,如何好说母亲不是,但是哥哥的话,她又不能不带到——已经把最不好听的隐去了,但是出口,还是觉得自个儿过分。

嘉语心道能养出八娘、九娘这样敦厚的性情,十二郎又明理,这个李家九夫人已经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怕她还要再给十六娘说好话,忙着扯开话题道:“九娘子好事将近了吧?”

李九娘面上飞霞。哪个小娘子没憧憬过自己的婚事,但是在她……因为姐姐的惨死,姐夫忽然变了夫君。母亲倒是沾沾自喜,觉得自个儿争了门好亲,可是在九娘,心里总存着一丝难过。

八娘是她嫡亲的姐姐,只年长一岁,又温柔可亲,哪怕是到最后一刻。那天泼天的雨,她一直记得,她跟在哥哥后头,看见胭脂色的血,姐姐连喊疼都没有,怕引来敌人。到最后,血都流尽了。

换来哥哥的仕途,她的婚事,十娘进宫为妃。她是敦厚,却是不傻,料想进宫的名额原是她的。只是家中长辈都看好十娘。

——毕竟,如果进了宫不得宠,那姐姐就白死了。

当然她也不想争这个,她也不想进宫。她从前曾住在宫里,见识过姚佳怡的跋扈,见识过太后偏心,后来也见识了陆靖华的死,如今正位上的穆皇后,也并不见得有多快活,她只是为姐姐难过。

母亲是最早忘记的,母亲一向想得开,宁肯把时间和心力耗在与婶婶、伯母的斗法上;然后是哥哥,哥哥渐渐也不大提,他仕途得意,又要迎娶公主。只剩了她,翻来覆去的就这么点心事。

她不说话,嘉语一时也猜不到她在想什么。

她原是想提醒九娘,如果可以,让十二郎催崔家早些迎娶,免得意外——尽管昭熙说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转念一想,一旦李家失势,从崔九郎对谢云然的无情来看,又能给她多少庇护?

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握一握九娘的手,说:“但愿一切如意。”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他们都在读: 全球热恋:封少,不准亲!聂鲁达传璀璨八零年代神之驱魔师无敌捕捉系统闪婚契约,老公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