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106晋江独家请勿转载(1/1)

第一零六章:夜谈

作为“临时政委”的领头人,梁信仁除了负责安排整体工作之外还需要每天检阅“新生”们的报告稿。

梁信仁拿到稿件时停顿片刻,先找出属于郑驰乐的那份来看。

郑驰乐这个名字他不是很熟悉,但临行前他的一个长辈告诉他关靖泽转回淮昌党校就是为了这个郑驰乐,他才会对郑驰乐格外关注。

梁信仁是家里最受重视的第三代,能力出色得很,因而看人的眼光难免会有点高。这些年来同龄人里面能让他觉得值得相交的人不多,关靖泽正好是其中一个。原本关靖泽入都党校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最后关头关靖泽却转到了淮昌,这让梁信仁有些想不通。

听说郑驰乐是关靖泽回淮昌的原因之后,梁信仁对郑驰乐的感觉就不怎么好。虽说他没法干涉关靖泽到哪儿念书,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进都党校的好处!

关靖泽放弃了这条路,梁信仁觉得非常可惜。

起-点不同虽然不一定决定最后能达到的高度,却肯定会拉长达到最后那个高度的战线!

梁信仁在灯下看起了郑驰乐写的报告稿。

入目就是郑驰乐那一手刚劲有力的好字。

郑驰乐写的稿子乍一看跟其他人没什么区别,谈的都是集训当日的感悟,可梁信仁在他的稿纸上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在第一页和第二页稿纸上还印着一些不同的印记,应该是郑驰乐在前头还写过写什么。

梁信仁前几次就已经察觉了,每次都好奇地分辨过好一会儿,只隐约猜出了前面的稿子跟交上来的官面文章不大一样,具体写的是什么却看不出来。

可不管上头写的是什么东西都让梁信仁很吃惊。

要知道郑驰乐所在的那个排被特别“照顾”了,训练量是整个连队里最大的,训练过后没趴下就算不错了,同在那个排里面的“新生”缺交报告稿的情况已经生了不止一次。

郑驰乐却每次都如期上交,而且同时还在做其他材料。

这样的表现让梁信仁不得不重新审视比自己小了三岁的郑驰乐。

难怪能让关靖泽另眼相看,果然有点儿能耐!

梁信仁搁下稿子想了想,穿上外套往外走。

他悄无声息地穿行在营地里,最后走到了最北端的营房那边。

营房外面还亮着盏灯,这意味着士兵们还有短暂的自由时间,可以先不就寝。

这时候郑驰乐正跟同来的“新生”坐在灯下闲聊,他是里头最年幼的,其他人却隐隐以他为中心围在一起。

梁信仁仔细一瞧,才现那边原来不止同届新生,还有几个比较年长的士兵。

隔得太远听不清郑驰乐在说什么,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清楚地表现出他们交谈得非常愉快。

梁信仁犹豫片刻,还是走了过去。

有眼尖的人注意到梁信仁的到来,推了推郑驰乐。

郑驰乐早就想着怎么跟梁信仁说说话,看看里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这会儿见着了梁信仁他当然是笑着招呼:“梁政委,你过来走访群众吗?”

梁信仁对郑驰乐的观感变了,语气也变得很和气:“大家都是学生,谈什么走访,我是看你们聊得高兴也想加入而已。刚在聊什么呢?”

郑驰乐说:“也没什么,就是让几位老大哥给我们说说训练时怎么保护好自己,再聊聊大伙家乡的风土人情而已。现在我们都没机会远行,难得遇到这么多天南地北的弟兄,当然要先用耳朵过过干瘾!”

郑驰乐说话顺溜得很,听得旁人的心情都跟着轻快起来。

梁信仁本来就很推崇“走近群众”,见郑驰乐轻轻松松就跟所有人打成一片,对他更是刮目相看。

走他们这条路的,最要不得的就是“独”——如果你想要当个孤胆英雄,最好不要选这条路。

但凡谈到西方文化所定义的“政客”,都会联系到另一个词:长袖善舞。

虽然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当一个所谓的“政客”,可他们却是想借着“政客”的职权来完成自己一心想完成的事,这意味着他们没办法绕过这个身份所附带的要求。

而郑驰乐能轻松达成这一点。

梁信仁也不摆架子,直接就坐在郑驰乐附近的空位上,趣道:“那郑同学你也给我说说淮昌的风土人情,让我也来过过干瘾。”

郑驰乐说:“淮昌的风土人情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最近春潮涨了,要是有机会的话可以去淮昌五大码头走走,时机适合的话乘着船到狮子滩看潮,那可真是壮观。”

有人插话:“我家就是那边的,听说今年还会搞弄潮会,肯定热闹得很。”

话题一开,其他人也没了梁信仁加入后的拘束,你一眼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郑驰乐说得不多,但始终融入在对话里头,恰到好处地接下每一个话茬。

梁信仁起初还会特意关注着郑驰乐,后边就完完全全加入到对话里头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关灯就寝的时间。

其他人纷纷散去,郑驰乐却被梁信仁叫住了。

郑驰乐已经感觉到梁信仁对自己的态度改变了不少,听到他让自己留下来也没多忐忑,等其他人散去后才问:“梁政委找我有什么事吗?”

梁信仁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注意到你的报告稿上印着些别的内容,有些好奇你在写什么而已。”

郑驰乐没想到梁信仁会注意到这些细节。

他确实在写别的东西,去年开春他就跟关靖泽在跑菜篮子工程的调研项目,第一手材料积攒了不少,但还没做进一步整理。难得碰上这么一个空档,他跟关靖泽约好了在这个月里各自写出一份初稿,到时候两个人交换着看,瞧瞧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所谓的菜篮子工程就是搞好城市的农贸渠道,搭建当地肉、禽、蛋、菜和农副产品的一条龙生产线,尽快做到市场供得足、群众买得起、农民赚得够!这是两年前中央省那边提出的倡议,已经有地方在摸索着进行。

要知道现在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短缺,别说在冬天想吃上把水灵灵的韭菜了,就算是春夏也可能出现“菜荒”!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难找,一方面是这一块没有规划好,需求大了,生产却没跟上;另一方面是农民进城的热潮还在持续,农村出现了“空巢”现象——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往城里去了。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这一块没“赚头”,干得辛苦却赚得少,靠这个为生的话生活很难有保障,更难提高生活品质。

郑驰乐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但他对于怎么驱动人去做事自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又在陈老的引导下跟着关靖泽做过全方位的调研,写起来倒也挺顺畅,平时挤着时间理清思路,现在已经写了过半,整个报告的雏形渐渐出来了。

梁信仁的名字早就写在关靖泽列出的“可结交名单”上,郑驰乐想了想,也没隐瞒:“未来两年菜篮子工程可能是各个城市的重点工作,我们也针对中央省这个倡议做了一系列调研,正好碰上集训这个空档,我就趁机来整理整理思路。”

梁信仁知道关靖泽跟着陈老学习,稍微一想就知道这是谁的指示了。

关靖泽做这个调研他可以理解,就算关老爷子再怎么不待见关振远这一支,关靖泽也是关家这样的家庭养出来的。别的不说,就凭他长年跟在关振远身边耳濡目染这一点,就足以让他的能力比其他同龄人高出一截。

可郑驰乐也做这件事,就让梁信仁有些吃惊了。

从他知道的东西看来,郑驰乐只是个退伍老兵养出来的。虽说他有个挺出色的姐姐,但他姐姐郑彤早早就挑起重担,能跟他相处的时间应该也不多,他能够跟上关靖泽的脚步、让关靖泽跟他处得那么好,实在很不可思议。

梁信仁很想再摸摸郑驰乐的底,偏偏他很明白自己要是进一步探问就有些逾越了。

他是个很讲原则的人,即使是面对比自己要小几岁的郑驰乐,他也不想以大欺小从郑驰乐口里挖出话来。

梁信仁想了想,决定拿出诚意来抛砖引玉:“我在第一天开会时说过的那个长辈正好也在做这一块——就是曾经亲自进养殖场的那位。他已经有了点儿心得,你想听听吗?”

郑驰乐听明白了梁信仁的打算,点头说道:“我们坐下聊。”

梁信仁知道要深谈必然得花不少时间,跟郑驰乐一起借着月光坐在两颗大石头上。

他开始介绍起自己知道的东西。

他那个长辈确实负责这一块,从那个长辈以前的做法来看就知道了,那是个讲究“求真务实”的人,许多观点、许多设想都是从实践里得来的,非常贴合实际。

郑驰乐聚精会神地听着,中间一句话都没有说。

等听完梁信仁的话后他才长舒一口气,认真地说:“要是有机会,真想见见梁政委你那位长辈。”

梁信仁说:“他一向很乐意见有冲劲有志向的年轻人。”

郑驰乐应对了两句,投桃报李地说出了自己报告里的内容:“我们做的调研没有那么深入,我的话,着眼点在于怎么增大生产效益、怎么筹建农贸市场、怎么完善从出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流水线’,主要是琢磨怎么增大推动这些举措的‘驱动力’。”摆出了大概的纲要,他才挑了重点给梁信仁说了些调研内容和调研结果。

梁信仁越听越惊讶。

这样的调研报告,完成度已经相当高了,其中一些设想看起来大胆,但细想之下可行性却非常高,就算是直接拿到决策会议上讨论也有一定的通过可能性!

就算这里面有关靖泽参与,能做成这样也已经很不错了,远远出了他的预期!

梁信仁忍不住:“你这份调研报告写完了吗?”

郑驰乐说:“快了,还差收尾部分。”

梁信仁说:“我有个不怎么客气的请求,我想拿来影印一份,拿回去给我那位长辈看看。”

郑驰乐当然不会拒绝,他站起来说:“好,我写完就去找梁政委。”

梁信仁说:“别叫我梁政委了,听着就怪,你要是愿意的话就叫我一声梁哥。”

郑驰乐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梁哥你可以叫我乐乐。”

梁信仁笑着说:“明天你还要集训,快回去睡觉吧。”他出言提醒,“要是受不了也别逞强,你们来集训的这批人是可以申请暂休的。”

郑驰乐笑眯眯地说:“不用,这点儿磨练不算什么。”顿了顿,他好奇地问了个一开始就想问的问题,“梁哥你说的那位长辈到底是谁呢?”

梁信仁说:“其实那位长辈跟我们家倒是没亲缘关系,不过平时比较关照我。他的名字你也许早就听说过——叶仲荣,菜篮子工程这一块他早就在想了,现在也是他负责的。”

郑驰乐愣住了。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他们都在读: 末世有个家神眷西班牙疯子司令萝莉彪悍:开启虐BOSS模式穿书文里的反派重生之后疯狂的系统